45歲的她18歲開班教學生 如今看服裝照片就能照著做
  從15歲開始學手藝,如今45歲的楊福珍很多時候幹活已經不用尺了
  ■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 攝
  本報訊(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)15歲,她就被送到縣城裡學裁縫手藝。
  18歲,開班授課,同時還在村上開起了第一家裁縫店。
  如今已經45歲的楊福珍每天坐在位於撫順龍鳳街的小店里,掛滿線軸的店里總是擠滿了回頭客,想做衣服得排隊。
  15歲學徒
  兩次學手藝才學成
  楊福珍從小在農村長大,她是家中的大女兒,初中畢業後就不再念書,雖然家人一再反對,但她打定主意就要跟父母一起掙錢養家。
  15歲那年,她被父親送到了縣城裡的裁縫學習班,雖然當時她不想去,但是父親執拗地把她送到了縣城裡的短期裁縫學習班,“爸爸說了還是當裁縫好,到啥時候人都得穿衣服,這門手藝能養家,咱就學做衣服。”
  接下來的一個月,楊福珍吃住都在學習班裡。回到家之後,親戚和鄰居們把家裡壓箱底的布料都拿出來給她練手,可她做出來的褲子兜都給安反了,衣服的袖子是擰勁兒的,根本不能穿。
  看女兒在家練一年也沒做出啥像樣的衣裳,父親沒有責怪,把女兒又送到了撫順的一家裁縫學習班,這次3個月的學習加上其後1年的服裝店學徒後,楊福珍的手藝算是學成了。此後,鄉親鄰居爭搶著把布料送上門請她給做衣服,有一年,村裡人過年的新衣服差不多都出自楊福珍的手。
  18歲辦班
  學員比師傅年紀大
  給別人打工一段時間後,到了18歲,楊福珍在鎮上開設了一家裁縫學習班,招收上來的很多學員都比師傅年紀大。
  學習班的旁邊就是楊福珍開的服裝店,學員手藝學得差不多了,就在店鋪里當學徒,附近的鄉鄰也願意把布料送過來,花很少的錢就能做一件衣服穿著走。
  回頭客多
  有顧客找她做衣服20年
  嫁到撫順東洲後,楊福珍將裁縫店開到了東洲區龍鳳街上。隨著顧客漸多,口口相傳,她的手藝開始遠近聞名,一些裁縫店遇到棘手的活兒也會送到她這兒請她幫忙做。等到她30多歲後,很多撫順百貨大樓的攤主收到活兒後,都直接送到她的店。
  昨日,楊福珍說,只要裁縫店開門,回頭客總能聞風擠上門,一些沈陽、錦州、本溪的顧客甚至坐火車和大客遠道而來,就為了讓她給做一件合身的衣服、改改款式。
  “年輕時有10來年特別苦,每天早上三四點就起來做活兒,忙到半夜十一二點。”楊福珍說,有的老年顧客專門找她做衣服能有20年了。
  火眼金睛
  顧客一上門 一眼辨三圍
  挺多老顧客管楊福珍叫金剪子,其實她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。
  顧客一上門,她往往都不用問就能看出大致的三圍,最牛的是,只要顧客用手機拍個商場里的名牌漂亮衣服的照片,讓她看一眼就行,抻過來布料就能做;而給父母孩子做衣服,啥也不用,一塊布過兩個小時就能穿身上了。
  她的手藝之所以受歡迎,還有一個原因是做工好,不愛壞,裁形正,上個月還有個老朋友穿著她18年前給做的衣服來裁裙子。皮衣、風衣、旗袍、西裝、羽絨服、老式對襟兒棉襖……30年練成的金剛鑽兒讓她樂於接這些“瓷器活兒”。
  老裁縫的苦:
  眼睛乾澀,腰不好
  老裁縫雖然風光,但是確實非常辛苦。楊福珍告訴記者,自己常年守著縫紉機、碼邊機,一坐就是一天。剛學手藝的時候是1尺8的腰,坐著幹活兒30年變2尺4的腰了,而且怎麼減肥也減不下去,還總有毛病。
  因為常年做精細活兒,眼睛也乾澀,經常疼,她告訴記者,乾裁縫這行,很多同行的眼睛都容易累出病,所以大家都很註重保養眼睛和手。
  老裁縫的甜:
  在街坊中有地位
  楊福珍表示,這些年幫親戚鄰居做的衣服應該有上千件了,孩子所有的衣褲全是自己做的,基本沒買過。
  “父親當年的堅持已經讓我受益半輩子了,不管世事如何變遷,誰也離不開衣服,他的這句話是我的真理。”楊福珍說,父親一直穿著女兒親手縫製的衣服,走到哪兒都覺得風光,因為委托他求女兒做衣服的人太多了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  (原標題:30年老裁縫 看一眼就知三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80wbgm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